近期,陜西衛視《美麗陜西》欄目播出走進陜西看“兩山”系列報道第二集:點“礦”成金 礦業大縣探路綠色升級。其中,走進地礦集團權屬西北資源鳳縣分公司、鉛硐山礦業公司,報道了“兩山”理念在礦山的生動實踐。
提到鳳縣,你會想到什么?麻味十足的花椒?還是流光溢彩的鳳凰湖噴泉?再或者是家里有礦?今天一起走進全國五大鉛鋅基地之一——鳳縣,看“兩山”理念如何推動當地礦業綠色升級“點礦成金”。
陜西震奧鼎盛礦業有限公司是位于鳳縣留鳳關鎮的一家集鉛鋅礦開采、洗選與銷售的企業,也是國家級綠色礦山企業。曾經在選礦環節產生的粉塵污染,在這家企業被徹底根治。
陜西西北有色鉛鋅集團有限公司鳳縣分公司梁家溝選礦廠職工魏曉飛介紹道:“我們這一塊一是設置了除塵水,二是設置了密封式走廊,三是設置了布袋式脈沖除塵器,進行粉塵收集處理。布袋式脈沖除塵器,基本上可以收集99%的粉塵,遠低于國家的10毫克(每立方米限值)。”
提高資源利用率是建設綠色礦山的一項重要指標,這家企業通過采用洗選效率更高的電位調控浮選工藝,對加藥制度進行優化,達到了用更少、更環保的藥劑洗選更多鉛鋅金屬的效果。這樣一來,不光洗選廢水水質變好了,選礦效率提高了,還有效提升選礦回收率。
據陜西西北有色鉛鋅集團有限公司鳳縣分公司梁家溝選礦廠主任工程師王洋介紹:“我們通過綠色礦山建設,我們的鉛、鋅回收率均提升2%左右,這個效益很可觀的。”
工藝的升級與管理的細化,讓鉛鋅金屬純度提升的同時也帶來了更高的商業價值。綠色礦山的創建,既讓企業選礦過程變得環保,又反哺企業生產效益提升。
資料顯示:每百噸鉛鋅原礦能提取鉛鋅金屬約為3到10噸,剩余的尾砂就成了尾礦。鳳縣有鉛鋅礦企業22家,產生的尾礦怎么處理曾經讓當地政府部門頭疼。由于尾礦屬于固體廢物,傳統的處理方式是通過建設尾礦庫進行填埋,不過這一方法也有局限,占地,有安全隱患,需要全生命周期監測與維護。在國家級綠色礦山企業陜西鉛硐山礦業有限公司,我們見到了另一種處理方式,尾砂膠結充填技術。
當選完礦的尾砂來到這家企業后,經過提升濃度,加膠固粉攪拌膠結等工序,搖身一變,形成達到一定強度的充填料漿,用于采空區回填。
“我們有一個專門的壓力機去測試它的強度。應力就是我們所說的強度,測試出來它能承受力的峰值,0.68(兆帕)。7天的石塊不低于0.3兆帕,是可以充填的。”陜西鉛硐山礦業有限公司實驗員劉希說道。
陜西鉛硐山礦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宏波介紹:“全尾砂膠結充填系統設計的每天最大充填量是680立方米。這套系統依托先進的自動化、智能化控制系統,可以實現一鍵充填,大大降低了井下作業安全風險,提高了礦石回采率10%,減少尾砂堆存量45%,延長了尾礦庫的服務年限,實現了尾砂資源化利用。”
作為一個“因礦而興”的資源型縣區,鳳縣一方面嚴守生態紅線,完成秦嶺核心及重點保護區38戶礦業權退出工作,完成27座尾礦庫“一庫一策”治理。另一方面,聚焦產業綠色升級,目前已建成國家級、省級綠色礦山10戶,成功入選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創建名單。
與此同時,鳳縣創新探索“科學開發+全鏈消納”模式,大力推廣全尾砂膠結充填技術,年消納尾砂、礦渣近百萬噸,資源循環利用率達到33%以上;首創尾礦庫“生態修復+光伏”項目,每年減碳4926噸。多措并舉實現傳統采礦產業的綠色循環發展。
寶雞市鳳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藺斌說道:“近年來,鳳縣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構建起“綠色轉型+生態修復+循環利用”三位一體的礦業優化升級新模式,著力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