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載風雨兼程,從三線建設的拓荒者到數字化轉型的領航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西安勘察設計院”)始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以技術創新為引擎,以人才培育為根基,這家“國字號”企業正錨定“全國一流有色金屬工業勘察設計企業”目標,在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勇立潮頭,為大國建設筑基賦能。
西安勘察設計院某大型工程勘察現場
多維競爭力:構筑行業護城河的“西勘密碼”
作為有色金屬工業勘察設計領域的領軍者,西安勘察設計院以“全資質、強技術、廣服務”構建核心競爭力。擁有工程勘察綜合甲級、冶金/建筑行業設計甲級等10余項權威資質,具備全產業鏈服務能力,業務覆蓋31個省市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度融入“新基建”、城市更新、新能源基地建設等國家戰略,年均完成勘察設計項目超2000項,年產值達12億元,成為建設領域的“全能型選手”。
西安勘察設計院巖土工程數字化工程應用案例
作為國家工業布局的“地質尖兵”,西安勘察設計院以“勘察鐵軍”之姿扎根三秦大地,持續引領行業革新。從老一輩西勘人手持勘探錘、手繪地質剖面圖的匠心傳承,到新一代團隊依托數字化技術為巖土工程注入“智慧基因”,始終以科技之力重構“人與大地的對話”,推動勘察設計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跨越式升級。
西安勘察設計院自主研發新型豎罐還原爐
在鉬、鎂、鉛、鋅、工業硅(各種鐵合金冶煉)、鋼鐵(短流程煉鋼)及危廢處理等工程設計領域,西安勘察設計院以技術創新破解行業難題。富氧側吹爐熔池熔煉技術智能化冶煉技術覆蓋銅、鉛及危廢處理,近五年完成20余項設計及總包項目,成為綠色冶煉新范式。皮江法豎罐還原金屬鎂冶煉技術自主研發新型豎罐還原爐,能耗降低20%、用工減少30%,粗鎂品質達國際領先。工業硅礦熱電爐冶煉技術采用“1+N”智能工廠設計模式,首次實現全廠DCS智能集控,應用筒倉及木片倉工藝,成功解決洗精煤自燃難題,國內工業硅設計市場占有率超70%?。改良“堿浸-離子交換法”二鉬酸銨生產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環保性能卓越,解決高銅低品位鉬精礦難以應用于鉬化工難題,為高純三氧化鉬產品生產提供技術保障。
梭羅溝金礦(60萬噸/年)改擴建設計
配備12個專業的高素質團隊(高級工程師占比超50%),在資源開發領域打造多個標桿。梭羅溝金礦(60萬噸/年)改擴建設計獲省級獎項,甲烏拉鉛鋅礦(100萬噸/年)整合開采,引入空壓機余熱利用、電機車無人駕駛等節能、高效技術,為高寒地區開采提供范本。在梯級尾礦庫、細粒尾礦處理等領域擁有20余項核心技術,3項成果獲陜西省科學技術獎,金堆城鉬業尾礦庫項目獲省級優秀設計一等獎。
西安立豐城建筑設計(實景圖)
西安勘察設計院民用建筑設計業務覆蓋商業、辦公、文教、醫療、居住、賓館等多個領域。工業建筑設計更具特色,在大跨度、重荷載及各類復雜聯合鋼結構廠房等設計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多次榮獲有色行業及省部級獎項。
技術骨干工程現場觀摩交流活動
人才保障力:鍛造創新發展的“最強引擎”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是最寶貴的戰略資源,西安勘察設計院始終堅持“人才興院”。定期組織內部培訓、外部進修、學術交流等活動,為員工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晉升機會。制定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和人才培養計劃,實施高層次人才培養、“師傅+徒弟”傳幫帶團隊建設、“科學家+工程師”團隊建設、“工程師+創客室”現場技術團隊等人才梯隊隊伍建設。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專家團隊,其中獲得國務院政府津貼12人,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全國有色行業勘察設計大師8人,省勘察設計大師和優秀勘察設計師10人,各類注冊人員765名,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也為項目的高質量完成提供了堅實保障。
西安勘察院微動勘探技術
科技創新力:從“手繪時代”到“數字孿生”
從泛黃的手繪圖紙到沉浸式數字孿生,這場跨越維度的進化,重構了建筑工程領域的底層邏輯,也是西安勘察設計院跨越式發展的生動縮影。沉淀近5萬項工業與民用等建設項目,斬獲各類獎項30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項、國家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和優質工程獎17項、省部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100余項,主編、參編行業標準百余部,編撰專著6部,獲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71項)。面向“十五五”,全力爭創綠數低碳高新技術企業,以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路徑,向“全國一流技術服務商”加速邁進。
從三線建設的拓荒者到數字時代的領航者,西安勘察設計院用六十載匠心鑄就工程勘察設計領域的“中字頭”高度。如今,這支“勘察鐵軍”正以創新為帆、數字為翼,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征途上、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續寫著中國工程人的榮耀與夢想——揚行業優勢,展大國實力,創一流未來!